漿砌片石邊溝施工方法?
全部展開
9.1邊溝、排水溝、截水溝9.1.1施工先決條件:(1)設計圖紙和文件已審核,提出的問題已得到有關部門的答復,并向班組進行了詳細的施工技術交底。(2)砂、片石、水泥等所需材料已進場并檢驗合格,砂漿配合比已確定。(3)所需的機械設備和人員已準備就緒。(4)建立了現場安全質量保證體系,制作了分項工程責任卡,明確了各工點、各工序的責任人。(5)按圖紙要求完成邊溝、排水溝的現場放樣,經復核符合現場地形,并能與橋涵、構筑物、線外排水系統或自然水系順暢連接,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6)分項工程開工報告已批準,施工現場勞動力滿足施工進度要求,施工進度計劃和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已批準。9.1.2施工程序(1)總體要求: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確定各項施工程序。如果軟基段需要增加土工布鋪設程序,如果設計為干鋪排水溝,則應在接縫前干鋪。(2)一般路段見圖9.1.2圖9.1.2邊溝施工流程圖9.1.3施工工藝及工藝:(1)排水溝、邊溝、截水溝的測量放樣采用紅外線測距儀準確放樣,確保溝體線形美觀,直線形、曲線形平順。(2)放樣一般以兩個結構物之間的長度為一個單位,以保證邊溝和排水溝與結構物進出水口的銜接順暢。(3)截水溝頂面應略低于自然坡度。如有沖溝,應設置缺口,將水引入截水溝。(4)根據土質情況,可采用機械開挖和人工開挖完成,也可采用人工開挖成型。如采用機械開挖,應防止超挖,并留有5~5左右的余量,用人工修整成型,保證邊溝、排水溝平順穩定,嚴禁粘坡。之后,需要對溝底標高進行復測。(5)土方應堆放在路塹邊坡頂面,并壓實或運出。禁止堆放在排水溝外側,影響場地美觀和排水效果,或回流到排水溝內影響正常排水。(6)當采用鋪砌時,應選用表面平整的片石,并在每個接縫處嵌入石。采用鋪砌時,接縫砂漿應飽滿,溝體不應滲漏。溝底抹灰的,抹灰要平整,壓光。(7)邊溝和排水溝的進出口應適當加固,防止水對路基的危害。(8)截水溝出口一般應設置不小于1m深的截水墻或消能設施,以防止出口在水流作用下被沖走。9.1.4施工質量(1)排水設施要求縱坡平順,底部平坦,排水通暢。(2)邊溝要求線形美觀,直線形、曲線形平順。(3)結構應牢固穩定。(4)基礎伸縮縫應與墻體伸縮縫對齊。齊。(5)砌體抹灰應平整、光滑、順直,無裂縫和空鼓。(6)測量項目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9.29.2.1跌水和急流槽施工的前提條件見9.1.1。9.2.2施工流程:測量放樣、基坑開挖、墻體砌筑。9.2.3施工技術和工藝(1)落水洞和急流洞必須采用漿砌石結構。落水臺階的高度可根據地形、地質等條件確定。多級臺階的每一級的高度可以是不同的,并且高度與長度的比例應當與原始地面坡度相適應。臺階高度一般不宜大于0.5~0.6m,一般為0.3~0.4m.(2)落水處可用水泥混凝土澆灌。槽壁和消力池側墻厚度為0.25~0.4m,混凝土為0.2m,高度應至少高出計算水位0.2m,槽底厚度為0.25~0.4m,出口處設置防水墻。(3)跌水一般設有消力檻,檻頂寬度不小于0.4m,并設有尺寸為5cm*5cm~*的排水孔,以便停水時排除消力池內的積水。(4)降液管一般為矩形,但降液管高度不大,底部縱坡比較平緩。也可采用梯形斷面和梯形降液管本體,應在臺階前0.5~1.0m和臺階后1.0~1.5m范圍內加固。(5)急流槽的縱坡一般不應超過1:1.5,可采用砌筑或混凝土澆筑的鋪設。(6)為了防止滑動,可以在斜坡滑槽背面搭建防滑平臺,防止滑動。(7)進、出水池底部應用片石鋪砌,長度不小于10m。在某些情況下,下游應鋪設厚度為0.2~0.5m、長度為2.5m的防沖刷路面。(8)當噴射通道很長時,應分段修筑,每段不得超過10m,接縫處應用防水材料嵌縫,密實無縫隙。(9)急流槽應建成粗糙面,或嵌以10cm*10cm左右的實心石塊,以耗散能量,降低流量。(10)對于匯水面積較大的路塹邊坡急流,應考慮加大和加深急流的尺寸,并在底部設置消能設施后再引入路基排水系統。9.2.4施工質量(1)急流槽所用混凝土和砌筑砂漿的強度應符合圖紙要求,配合比準確,縫隙內砂漿飽滿,槽內抹灰順直。(2)出口設備的進口集水設施和消力檻應建造牢固,不得有裂縫和空鼓。(3)槽內抹灰平整無裂縫。(4)將坡度設置為直的,沒有坡折。9.3盲溝和滲溝9.3.1的前提條件見9.1.1。9.3.2施工流程見圖9.3.2,盲溝、滲溝施工流程圖見圖9.3.2,施工工藝及技術(1)滲溝、盲溝基坑開挖應從下游向上游進行,隨開挖快速支護回填,暴露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天,避免施工。如遇坍塌,應間隔開挖支撐滲溝。(2)滲溝開挖深度超過6m時,應選用框架式支撐,支撐應隨開挖自上而下增加,回填時應自下而上逐漸拆除支撐。(3)盲溝埋深應滿足透水材料頂部(封閉層以下)不低于原地下水位的要求。排干層間水時,盲溝底部應埋在底部防滲層上。(4)用無紡土工布作反濾層時,位置應先鋪在底部和兩側溝壁上,并預留覆蓋頂部所需的土工布,土工布應拉直并平滑地粘附在下墊層上。所有縱向或橫向搭接接頭應交錯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300mm.(5)盲溝底部和中部填以較大的礫石或石(粒徑30~50mm)。在礫石或石的兩側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層(層厚約150mm)并填以較細的顆粒材料(中砂、粗砂、礫石)做反濾層,粒徑比逐級減小,多達4:1.小于0.15mm的骨料含量不應大于5%。在盲溝頂部做密封層,鋪雙層反草皮或其他材料(如土工合成防滲材料),夯填厚度不小于0.5m的粘土防水層(6)滲溝出口應設端墻,端墻下部設與排水溝大小相同的排水溝。跨越排水溝底部的端墻排水孔底部高度不應小于0.2m,端墻出口處排水溝應加固,防止沖刷。(7)填石滲溝僅適用于短滲地區,縱坡不宜小于1%,宜采用5%。出水口底面標高應高于溝外最高水位0.2m。9.3.4施工質量(1)反濾層應層次分明,出水口排水良好。(2)測量項目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F80/1-2004。
思維導圖的類型和設計技巧有哪些?
思維導圖有八種基本形式,一是畫圓定義一個事物,二是氣泡圖描述事物的性質和特征,三是雙氣泡圖進行比較和對比,四是樹形圖進行分類和總結。五、流程圖闡明順序,六重流程圖,分析因果關系,七括號圖,分析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八球體圖,用于類比和類比。
讓下面談談思維導圖的設計技巧。第一,正確使用筆和紙。水平頁面比垂直頁面能容納更多的信息,所以選擇水平頁面來設計地圖。第二,在圖的中央畫出中心詞,然后在上面加上分支,也就是中心詞有哪些分支與之相關聯?第三,利用分類的思想,在二級枝上寫字,畫圖。是骨干分析的第四點,用關鍵詞和圖片。五是建立連接,用連接箭頭的顏色顯示關鍵詞與二級分支、組的關系。畫的時候盡量用多種顏色,用圖像裝飾,讓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