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窗戶玻璃裂開了,怎么回事?
可能是尖銳的硬物碰到了,很容易就碎了。
玻璃
簡介:
玻璃是一種透明、不透氣且堅硬的材料。玻璃在日常環境中是化學惰性的,不會與生物發生相互作用。玻璃一般不溶于酸(除了氫氟酸與玻璃反應生成SiF4,導致玻璃被腐蝕);但微溶于強堿,如氫氧化銫。
基本訪問:
(1)各向:玻璃的原子排列是不規則的,其原子在空間上統計上是均勻的。在理想狀態下,同質玻璃的物理化學性質(如折射率、硬度、彈性模量、熱膨脹系數、熱導率、電導率等。)各個方向都一樣。
(2)無固定熔點:玻璃在一定溫度范圍(即軟化溫度范圍)內由固態變為液態,不同于結晶物質,沒有固定熔點。軟化溫度范圍為Tg-T1,其中Tg為轉變溫度,T1為液相線溫度,對應的粘度分別為10DPA·s和10DPA·s。
(3)亞穩定性:一般來說,玻璃態物質是通過熔體的快速冷卻得到的。當熔融體轉變為玻璃質時,在冷卻過程中粘度急劇增加,使顆粒不能規則排列形成晶體,結晶潛熱得不到釋放。因此,玻璃狀物質比結晶物質含有更高的內能,其能量介于熔融體和結晶體之間,屬于亞穩態。從力學的角度來看,玻璃是一種不穩定的高能態,比如有低能態轉變的傾向,也就是有晶化的傾向,所以玻璃是一種亞穩態的固體材料。
(4)漸進性和可逆性:玻璃狀物質從熔融狀態到固態的過程是漸進的,其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也是連續的、漸進的。這與熔體的結晶過程明顯不同,結晶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新的相,在結晶溫度點附近很多性質會發生突變。然而,玻璃態物質從熔融態到固態的轉變是在很寬的溫度范圍內完成的。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玻璃熔體的粘度逐漸增大,最終形成固態玻璃,但在此過程中沒有新相形成。相反,玻璃加熱成熔體的過程也是漸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