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統6個硬盤如何做陣列?
答案如下
1.在Linux系統中,磁盤陣列主要由/etc/raidtab配置文件控制。
2.如果系統管理員需要實現磁盤陣列,他需要手動創建這個配置文件。或者從其他地方復制這個文件并進行相應的修改。默認情況下,這個文件不存在于Linux系統中。以下作者將解釋該文件中的主要參數,以幫助您構建正確的磁盤陣列配置文件。
參數1:raid-level指定磁盤陣列的類型。到目前為止,磁盤陣列的種類不下十種。但是,Linux系統只支持不同的類型。系統管理員需要了解這五種磁盤陣列類型的特點,根據企業的實際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磁盤類型。我通常更喜歡使用線性或RAID-5。
為此,我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兩種盤型的特點。
線性磁盤陣列模式相對簡單,它只是起到集成一個磁盤的作用。如果采用這種磁盤陣列模式,Linux系統會先將數據存儲在第一個硬盤中。只有當這個硬盤空間用完時,操作系統才會將數據存儲在第二個硬盤中。
諸如此類。在這種模式下,由于數據不是同時存儲在多個硬盤中,所以無法提高數據訪問效率。同時沒有校驗碼,所以沒有數據自修復功能。換句話說,這種模式的磁盤陣列只是起到了將小容量硬盤整合成一個大硬盤的作用。因此,這種模式在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但由于其配置簡單,是了解磁盤陣列技術的好渠道。RAID-5磁盤陣列模式是現在主流的磁盤陣列模式。在這種模式下,Linux操作系統會將數據切割成固定大小的小塊,同時保存到不同的硬盤上。而且,在這種磁盤陣列模式下,校驗碼會生成并存儲在不同的硬盤中。
因為它不預留固定硬盤存儲相同的校驗碼,所以當任何硬盤損壞時,都可以修復損壞的數據。如果采用這種模式,可以提高數據存儲效率,增強數據安全性,還可以將不同的硬盤整合成一個虛擬硬盤。而且它不在同一個硬盤中存儲奇偶校驗碼,所以不會造成整體系統性能的瓶頸。
現在企業中的服務器都采用這種磁盤陣列模式。參數2:chunk-size指定塊的大小。使用磁盤陣列后,數據會被分成許多小塊,然后寫入硬盤。那么這個街區有多大呢?在磁盤陣列配置文件中,您需要指定每個寫入塊的大小。
它的最小單位是2KB。用戶指定的塊大小必須是2的整數冪。例如,可以設置為4、8、16等。但是,該參數配置對于線性模式沒有實際意義。因為在線性模式下,數據實際上并沒有被分區。因為它首先將數據存儲在第一個硬盤上。當第一個硬盤已滿時,它將存儲在第二個硬盤上,依此類推。
因此,數據不會被分區。所以這個參數對Liner(一種磁盤陣列模式)沒有影響。參數3:persistent-superblock:設置是否寫入超級塊。你不如果您在Microsoft的操作系統。但是在Linux下,這是必須設置的。
因為Linux系統使用
ubuntu系統下查看raid信息?
軟件raid:只能通過Linux系統本身查看raid級別、狀態等信息。
硬件raid:最好的方法是通過已安裝raid廠商的管理工具查看,包括cmdline和圖形界面。
例如,可以通過以下命令檢查Adaptec公司的硬件卡。看:
#/usr/DPT/radar-都可以看到非常詳細的信息。當然,更多時候是沒有安裝相應的管理工具,所以我只能依靠Linux本身。一般來說,我知道兩種方法:
#dmesg|grep-Iraid#cat/proc/SCSI/SCSI顯示類似的信息,包括RAID的廠商、型號、級別,但是無法查看每個硬盤的信息。
此外,通過實際測試,戴爾s的服務器可以通過命令顯示,而HP、IBM等服務器無法通過上述命令顯示。只能通過硬件制造商的管理工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