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直播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個從性別上來看。女的比男的多一點,也就是玩抖音的人群,男士有一小半,女士有一大半,所以這個沒有什么太大的爭議,因為抖音是一個比較火的應用,那很多人都愿意在里面去炫出自己的技能,展現自己的風采,所以無論男女,大家都非常愿意在上面秀
現在的快手和抖音,有什么區別?
抖音——記錄美好生活。
快手——記錄世界,記錄你。
這是快手和抖音兩家app的網站宣傳語,乍一看都是“記錄”,似乎二者相似,實則不然,一則是記錄世界和你,而另一則則是記錄美好生活。我們都活著這個世界里,而然大多數人自己的生活卻未必能覺得美好,只得整日看著舞臺上的美好。前者是參與,后者是觀賞。那具體都有哪些區別呢?
一、算法
首先我們先來聊聊算法,這可能是運營人最關注的,因為我們都喜歡研究算法,短視頻的算法還是很簡單的,通用核心指標是點擊率、點贊、完播率,還有評論率。很多人都知道抖音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對于其中的具體規則可能了解的并不清楚。
抖音的內容效率和質量,而且抖音的粉絲觸達率很低,即使是一個幾百萬粉絲的大KOL,可能每一條短視頻也只能觸達10%-20%。所以只要你的內容質量優質,就不愁沒有用戶。
抖音還有一個功能叫內容召回,你可以把召回期理解成一個短視頻的有效期,短視頻一旦發出24或48小時之后,播放量和推薦可能就沒了,但是抖音有召回期設置,所以你會看到很多老視頻爆發。
抖音的算法權重是,10分內容質量1分關系0.1分雙向互動。
然后我們再看看看快手,它更注重內容生態,粉絲觸達較高,可能觸達50%-60%甚至更高,且快手的召回期很短,因為是雙列排列,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就完成數據測試。
快手的算法價值觀是,提升每一個人的幸福感,并且沒有分別心,讓更多的人被看到,是一種普惠價值觀,所以快手強的是社區的鏈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快手的權重算法是,5分內容質量5分關系1分雙向互動。
二、定位
接下來講定位傾向,抖音的定位是強內容,強媒體,是一個金字塔結構,頭部KOL很厲害,但是長尾的抖音視頻博主就很難了。
更像為了在產品里,提供一個全新的內容消費場景,在推薦流量外創造一條新的,不以效率為主導的信息流,讓用戶有動機去跟那些沒有效率的內容做互動。
因為抖音不一定突出人,往往更突出貨,如果要賣貨,抖音帶貨更好,抖音帶貨并不一定需要大粉絲流量,帶貨視頻本身做的有爆點,即使小粉絲量仍然可以帶貨,依靠推薦完成冷啟動。
快手的定位傾向是強社區,是一個橄欖型結構,快手不見得是一個很大的視頻博主,即使是在中游腰部,也能有不錯的日子可以過。
下沉人群更適合基于地理位置做社交,所以快手的同城頻道滲透率非常高,帶貨能力方面,散打哥直播10小時帶貨1.6億,基本都是標品,什么都賣。
快手對主播的認同感非常強,粉絲因為喜歡主播的內容,所以去購買主播推薦的東西,快手更適合人格化主播,更適合做人格化產品,也就是說快手要拍人,抖音要拍貨。
那么,到底應該選抖音還是選快手?
抖音講的是信息普惠,是從普通消費者角度出發,讓熱門的視頻盡量多,要讓用戶在做內容消費時覺得非常爽,非常滿足,抖音討好的是用戶。
快手講的是算法的公平普惠,是面向以內容創作者為主的使用者來說的,讓一個普通人的視頻也能有人看,更關注作者的指標,
也就是說,快手是toB的,抖音是toC的,這是非常大的一個區別,仔細品一品你就知道其中的區別有多大了,是完全不同的戰略。
抖音是看你喜歡,好的就繼續推,制造中心和引爆流行,推薦算法只效忠于他投放最大的用戶訴求。
快手是做了一套分配非常平均的指標,遏制了頭部的一個隨機流量,將流量打散,希望能夠降低貧富差距。
對于想要做品牌或引流的企業來說,抖音會更接地氣,更能增加用戶的粘性,也更容易將流量引流到自己的私域流量。
那做抖音之前應該先考慮什么呢?
如果是我的話,建議去參加靠譜的抖音線下培訓。抖音每天日活那么多,但真正懂得做抖音的卻很少,有的企業看到抖音可以開通藍V賣貨就馬上申請了藍V,后來卻發現根本沒有人看,更別提變現了;還有的人有一兩條爆款內容卻沒有后期再運營,導致整個賬號都沒有了價值;當然更多的是迷茫于要怎么增粉,怎么引流,怎么變現。
上面這些問題,對于想做抖音的你來說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這就是抖音培訓存在的意義。
以深圳“故意走紅”為例,他們團隊就有專注研究抖音運營的故意老師,有深耕抖音內容制作和拍攝的導演,有專業的編劇和運營團隊。團隊的專業也讓他們在業內擁有很高的名氣。
其團隊首創KOL塑造及變現體系,打造過近20個品類賬號,專業的抖音聯合運營已為企業增長利潤10億元。其團隊多次與萬科、凱迪拉克、京東、騰訊、天貓等知名品牌進行合作,通過達人IP為品牌賦能。故意走紅也是深圳為數不多的實力強硬的抖音培訓機構。
再說到培訓課程,如果沒有成體系的抖音培訓,今天這里學一點,明天那里學一點,最后經營一個TikTok賬戶,那個賬戶就死了。刻意流行的團隊把自己在TikTok運營的經驗總結成了兩天一夜的線下特訓營。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同學們的反饋都很好。課程包括賬號定位、爆款內容分析、團隊建設、賬號運營、引流和變現,以及如何從0到1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