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型天線與gp天線比較?
對于導電性好的地面(或海面)來說,鏡像效應使得只需要豎立垂直豎立的偶極天線的一半,另一半由"鏡像天線振蕩器和放大器在地面以下對稱位置,構成垂直地面天線(簡稱GP)。
關于天線與饋線的阻抗匹配問題,本人新手,懂得不多?
專業回答:1。唐不要這么復雜。偶極天線變形后可以有不同的阻抗,不是你說的75歐姆。可以選擇50歐姆的天線原型,避免阻抗變換。畢竟,你不不要儀器太多,改動太多會導致損失更高,得不償失。
2.平衡主要是消除回路電流。畢竟天線是平衡的,饋線是不平衡的。最簡單的就是把四分之一波長饋線接到天線饋電點的皮膚上,消除回路電流。
偶極子天線是行波天線么?
常見的偶極天線由兩根同軸直導線組成。這種天線在遠處產生的輻射場是軸對稱的,理論上可以嚴格求解。偶極天線是諧振天線。理論分析表明,細長偶極子天線中的電流分布具有駐波的形式,駐波的波長正好是天線產生或接收的電磁波的波長。因此,在制作偶極天線時,天線的長度將由工作波長決定。
最常見的偶極天線是半波天線,其總長度約為工作波長的一半。除了由直線制成的半波天線,有時還會使用其他種類的偶極子天線,如由直線制成的全波天線、短天線、籠形天線和形狀更復雜的蝙蝠翼天線。
歷史上,海因里希·赫茲在驗證電磁波存在的實驗中使用的天線是偶極天線。
請問有源相控陣雷達跟無源相控陣雷達區別在哪里,兩者都有哪些弱點強項?
要了解有源相控陣掃描陣列(AESA)和無源相控陣掃描陣列(PESA)的區別,首先要了解幾個相關的專業術語:
天線陣列-由許多小天線組成的大天線(如雷達)用來發送或接收無線電波。這里,小天線被稱為單個元件。(如下圖所示)
相控陣——也就是電子掃描陣列。由計算機控制的天線陣列產生的無線電波束可以通過電子操縱指向不同的方向,但天線不動。
相控陣雷達-不需要移動的天線陣列。
如果在很多戰爭片里都能看到,有的雷達在不停的旋轉掃描。相控陣雷達不必旋轉。換句話說,并不是所有的雷達天線都必須旋轉才能掃描天空。
無源相控陣雷達-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也稱為"無源電子掃描陣列與放大器;"。也就是說,所有天線元件都連接到計算機控制的系統(發射器/接收器)。(見下圖):
它由一組天線元件(a)組成,由發射機(TX)供電。每個天線的饋電電流通過由計算機(C)控制的移相器(φ)。移動的紅線代表每個元素發出的無線電波的波前。每個波前都是球形的,但是它們在天線前面結合(疊加)產生一個平面波,一個沿特定方向傳播的無線電波。由于移相器的延遲,無線電波逐漸上行,所以每個天線發射的波前都比它下面的波前要晚。這使得產生的平面波與天線形成一個角度。無線電波的速度明顯減慢了。
有源相控陣雷達-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也被稱為"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與放大器;"。即每個天線單元(小天線)都有自己的小型固態(發射/接收)模塊(TRM),然后由計算機控制雷達系統(發射機/接收機)的功能。
(15個天線單元的相控陣的輻射圖)
所以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無源相控陣雷達只是依靠計算機來控制整個天線的發射/接收;在有源相控陣雷達中,每個小天線(單元)都具有發射/接收功能。
(圖為組成飛機陣列2677十字路口的偶極天線元特寫。)
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是被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更先進的第二代產品。被動電子掃描陣列(PESA)一次只能發射一束單一頻率的無線電波。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可以同時以多個頻率輻射多個無線電波。
與PESA相比,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的主要優勢在于不同的模塊可以在不同的頻率下工作。
與PESA不同,PESA信號是由幾個具有單一頻率的發射機產生的。AESA的每個模塊都能產生自己獨立的信號并輻射出去。這使得AESA能夠識別許多"子光束"同時因為它產生許多不同的頻率,并主動跟蹤更多的目標。AESA還可以同時產生由許多不同頻率組成的光束,并通過處理多個TRM模塊的組合信號來重新創建顯示,就像發送一個更強大的光束一樣。
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可以在更寬的頻率范圍內擴展發射信號,由于同時存在多個波束和掃描頻率,傳統雷達很難檢測到這些信號。傳統雷達檢測其背景噪聲比較困難。那么,如果艦船、飛機裝備這種相控陣雷達,可以輻射出強大的雷達信號,但同時又能保持隱形,在軍事應用上意義重大!
{!-PGC_VID:{thumb_h:298,fil:68f657d4bfca1c892206cacaf1C2c061